close

  亞心網訊(記者謝凡)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,在這個團圓的節日里,人們賞月以表達對遙遠事物的美好情感。這些年人們賞月、陪老人的心思少了,花在吃喝送禮上的心思倒是見長,而今年的不送禮之風讓大家又找回了中秋的傳統味道。
  前些年,一開始是送月餅,五花八門的包裝怎麼複雜怎麼來,越體面越好,有網友調侃:“那些覺得中秋不送月餅就對不起我的人,要不你們還是送現金吧,打一對折,大家也能落個實惠。”後來還有借中秋節的名義送購物券,送一些名貴的號稱是團圓象徵的物品的,這樣做的結果是人們開始覺得中秋節疲於應付,沒點節味兒了。
  今年和往年有些不同,大街小巷、商場超市賣的月餅都很“低調”,包裝簡單,價位也定在適合家庭消費的水平上,親戚朋友之間走動的時候也沒覺得非拿盒月餅不可。一方面,中央、自治區黨委一再狠剎節日送禮之風;另一方面,大家也覺得每年這麼折騰,再貴的月餅送來送去也沒人吃,這種“浪費”實在虛耗人力財力物力。不送月餅、不送禮、沒有應酬,回家和父母吃頓團圓飯,這樣的中秋,再伴著圓月,心裡自然是清凈自在的。
 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。“秋”字的解釋是:“莊稼成熟曰秋”,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,農民為了慶祝豐收,表達喜悅的心情,就以“中秋”這天作為節日。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都源於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中產生的嚮往,節日對我們而言不僅是用來慶祝的,也用來緬懷生活的不易,提醒自己和下一代要懂得積德惜福。與此同時,古人常在中秋這天吟詩賞月寄思,在如此充滿文化韻味的節日里,如果都是吃喝應酬,請客送禮,輕則勞心費力,重則勞民傷財。“不送禮不成節”是一種心靈扭曲的情感表達方式,若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的風氣,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?中國人講究禮儀,“禮”是說心裡尊敬透出的行為知書達理,而不是用錢買來的“禮物”,“禮物”多貴,“情誼”多重是近些年來的變異思想。
  今年的中秋節一定是以後過節的一個範本:免去虛套,清凈自在。  (原標題:今年中秋免去虛套,清凈自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x39ixkri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